close

 skychen文章的一開頭就提到欠我這篇文章很久,現在可是扯平了。哈,因為我拖的更久…。

 如果不是前不久行政院長在媒體上公開說出「興建蘇花高速公路(替代道路?)刻不容緩」這樣的話,我想我也沒有動機提筆為文;另一方面,skychen先生的文章立論鮮明,清楚的說出他從反對到贊成等等理由間的心路歷程,讓我不得不以梁任公「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為敵」來讚美一番,事實上這是我自己完全做不到的。起碼直到目前為止,我才稍微可以理性的、屏除自己和好朋友間所謂情緒羈絆(因為有太多住在花蓮的原住民朋友是反對這項建設進行的)來看待這樣一則公眾議題,說出原本我過去二十幾年不願意承認的部份事實。

 我曾經用以反對的理由與S相同的部份就不再列出,僅提出他所沒有提到的部份,並且按照在我個人心中的重要性排列:

  1. 形成觀光產業惡性競爭,原本殺雞取卵式的旅遊服務型態更加嚴重
  2. 圖利不良包商與政府間的不當利益輸送
  3. 對著名蘇花公路景觀以及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生態環境造成的變化

 第一點與第二點肇因於本島的特性,並非真的對於蘇花高速公路這項建設本身有所衝突,換言之,這是一項外在環境的變因,而非對建設本身的排斥,假使今天能夠確保在進行建設途中,配套的觀光區域規劃和資金運用能公開透明,這兩點理由就顯得薄弱。遺憾的是,目前我國令人難以信任的政治生態是很難改變的現實,平心而論,在世界各國間,除了少數真正以宗教領袖治國(西藏、教廷)的國家外,你要說吏治或者市場運作有多清明,我同樣是不相信的。

 以第一點來說,有兩本書值得一讀,一是陳玉平所著「原鄉時尚:八倍速驅動創意經濟」,一是 Charles Landry (Comedia CEO) 的「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這兩本書驗證了「創意」對於大至城市、小至鄉間甚至家庭的經營有多重要,而這裡提到創意的概念並非像是廣告文案那類零碎片段的靈感,而是一種整體植根於在地文化的傳統再造,這讓我想到美國憲法上著名「法與時進」的概念,一個特別先進的法律概念(好比像廢除黑奴、女性工作權的確保、墮胎權的形成、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每一件案子的提出幾乎都是血淚的堆疊,而許多案件的駁回並非起因於那些訴願者的權利不值得被保護,而是在當前的時代下,這種權利能不能被保護,很殘酷但是卻非常真實的考量,不見得社會輿論會贊同那些領先時代的想法,就如同尼采生前不斷的被周遭同儕以瘋子譏諷。

 本島觀光旅遊面對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深刻的文化植基,我們缺的不是傳統,而是對自身傳統的自信,看過太多地方主管機關推動某某「國際」節(e.g.國際釋迦觀光節?),我不知道是否冠上「國際」二字就能像魔法棒一樣點石成金,但是在台灣人民眼界隨旅行腳步遍及世界而越來越寬廣的今天,我們不需要那樣淺薄的表象存在,僅找來民意代表或者高官致詞後,把農人辛苦栽植的農產品堆疊成可笑的玩偶或者造景,又或者在各個原住民部落千篇一律跳著方便大官融入文化而精簡過的「豐年祭舞蹈」,諸如此類的不再細表。身為宜蘭人我必須說,雪山隧道開通之後,那些懷著美好願景而冒出來的民宿或者餐廳,其實是曬網的居多,捕魚的少見。前往外澳或是草地國小附近衝浪的年輕人倒是變多了。

 於是乎前天晚上,我在想這篇文章要打些什麼內容的時候,意外的難以入眠。

 越是深究,這個世界好像越是荒謬,我們許多人費盡心思想要讓環境更好、或者讓更多後人可以欣賞美景而做的努力像齣可笑舞台劇,新手上台那樣的生澀。於是我不得不承認一種可能,這世界沒辦法成為一個完美的生態鏈,或許上帝造物之初,宇宙就朝著物理熱力學熵(註一)的理論方向行進,人類一降臨這世上,就開始對地表各種地貌生態的破壞以及再造,北美洲的印地安人或是台灣的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先生都曾這麼說過:「許多人以為原住民重視所謂的生態或者環保,其實在他們的心裡本來不存在『環保』這種概念,對他們來說,所做出的種種行動都是為了生活,還有就是傳統,他們尊重自然界的各種生命。也重視自己的生命。」;我必須自己承認所作的各種保育主張或者自然維護都是為了自己,源於自私的心態:人們不希望臭氧層破裂,因為我們不願意溫室效應導致的海水上漲可能侵害我們陸地生存空間;我們費盡心思的保育各種瀕臨絕種生物來維持生態平衡,生怕自己會在生物鏈崩潰時受到影響;我們要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也希望這種美景可以留給後代子孫,這何嘗不是從人類自己的角度出發呢?對生活在山林間的動植物而言,山岳的稜線或者林相其實無關乎美感,一切也將回歸最原始的生存本能。

 於是乎,在幾番輾轉思考後,我相信沒有任何決策是可以討好所有的人(很蠢的結論吧?但是有多少人明明知道這個答案,卻還是試著讓所有人感到高興,我自己也是一樣),現實的生活中可不像電腦遊戲,可以透過Safe&Load來過濾掉各種不願意出現的狀況,或者達到最完美的經濟決策,我們都承認某項決策可能會侵害到自己的利益,對我而言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就侵害了我對花東美景的情感,那裡曾是我第一次獨自旅行的伊甸園,也有我最親愛的朋友居住。但是對更多人來說,不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的結果是,他們必須承擔著往返台九線時落石隨時可能擊中車輛的危險,在親人身患急症時沒辦法第一時間趕到具有充足醫療設備的醫院就醫,這兩項考量是最近我身邊朋友的親身案例。

 去年生日我看了著名的環島電影「練習曲」,在一連串單車電影的情節發酵下,儼然掀起一波單車購買潮,許多人也一窩蜂的開始嚮往在海風吹拂的蘇花公路海岸騎著單車的寫意情景,我不知道會這樣想的人有多少是自己親身經歷過清水斷崖過後的那些隧道,就連最富經驗的單車騎士也不得不承認,那裡是一段恐怖的記憶,首先蘇花公路並非日日是晴天,稍微飄著細雨的日子,在漆黑缺乏照明的甬道裡感覺前後雷鳴般的砂石車引擎掩蓋了宇宙洪荒所有的情緒,已經不是單純的驚嚇可以形容,那刻著實體會沈復浮生六記裡寫到「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是多麼清楚的意象。以我不專業也不嚴謹的統計,至少有超過一半的專業騎士朋友向我表示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有翻修的急迫必要性

 然而那些危險路段重新修繕的經費卻可觀的讓我吃驚,每年颱風直撲台灣而來時,受創最重的往往就是島嶼東側那段脆弱的岩脈地形,往往上個月才勉強搭起的應急道路,緊接著而來的下個颱風就又將他吹毀(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台灣各地橫貫公路,如果說人定勝天,我想是最大的諷刺。)經年累月下來的維修費用,要比起被貪污掉的不當利益恐怕不遑多讓。

 該是要作點取捨的時候了吧!

 我希望花蓮台東乃至於南橫一帶的山脈都可以保有他們原始而生機盎然的風貌,不過前提是,得有更多人有機會當面認識它們。有多少人在一生裡願意開上八小時的車子,跑到登山口或者金蘭漁港去仰望高山吹吹海風?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閒著沒事,只因為聽到別人說:「聽說台東靠大武附近有個舊火車站視野很好…」,就騎車一路穿過太麻里南下到早就成為廢墟的多良車站看海喝咖啡。

 如果說,透過改善環島交通網可以使更多人瞭解台灣仍有許多美好的記憶存在,那麼生態環境上的改變(我放棄使用「犧牲」這樣情緒的字眼)是現在的我願意容忍的,因為我已經無法不誠實面對整體環境正在不斷消逝、然後再重塑的過程,是的,我仍然承認這條高速公路的興建是會對環境造成幾乎不可回復的影響,但是誠摯的希望,不論是在哪個政黨執政的期間,可以尊重環評報告裡的各項評估數字,無愧於心的去完成。

 順帶一提,有不少在雪山隧道通車前極力反對的朋友們,在通車後透過高速公路往返台北宜蘭的次數是我所知最頻繁的。


--
註一:熵在熱力學生態學的應用。

延伸閱讀:非典型論述:蘇花高與戰鬥中產階級 (林濁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鐵山豬 的頭像
    鐵山豬

    Ocean & Mt. Forever

    鐵山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