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故事很有趣,對嗎? 原文請點我 當中的確揭示了很多我以前沒想過的問題,這也是大多數台灣學生的悲哀,我們鮮少在求學過程中理解到經濟體制,連最基本的觀念都不曾在課堂上學過,一切就得仰賴家長的家庭教育,幸虧我有個不錯的老爸老媽,總算還不至於當個理財白痴,但是我自己清楚明白,其實那些都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可以一口把我吃掉; anyway,也別被這故事嚇到了,仔細一想不難發現當中的幾個明顯Bugs:  1. 這故事把人性的變動減到了最低,Fabian和他的朋友們處於讓人難以想像的高度互信狀態,忽略了金融體系本身的高度流動可能,不斷的有信用個體誕生、死亡(bankrupt),最早負責控制金本位的那幾雙手,其實彼此也不免有價值的流通,在這之間,為何有新的小手進入不會被併吞?為何又有衰老的大手退出?這些是靠這個小故事無法解釋的盲點。  2. 2%->42%的利潤:乍看之下很有道理的論點,而整體來說也沒有錯誤,不過在現代的機率體系下,這並未考量到很多潛在的風險(potential risks),包括了遭到流言後的集體搶兌、永遠追感不上的時間利益、還有最早誕生出來的成本(創建的燒錢期),把萬事萬物價值化很有趣,但是更有趣的是,我們永遠無法價值化所有的事情。  3. 消失的5%,也是本篇的主題,永遠不存在的利潤/債務,其實這也是最大的bug;照這樣說起來,從17世紀有合法的銀行到今天為止,應該已經錢滾錢到無法想像的境界,雖然金本位制度遭到改良、替代,但為什麼還是可以讓這龐大的資本體系運作無礙(可能有人覺得現在的經濟腐敗稱的上無礙嗎?每個人忍受度不同...)。問題出在,那5%的利潤是記載在紙上,沒有實體的,這表示什麼?You got it!能夠被人記下,當然也能被一筆勾消。銀行這麼多的呆帳要如何消化?會計師們年度報表到底在做些什麼東西?如果全球的會計師各個盡忠職守,忠實的呈現所有公司開支盈餘,當然很快的這個體制就會因那不存在的5%而瓦解...可是這是MI4,可以虛擬出來的債務,某種情況下--他也被虛擬的勾消了,當然不是全部。  4. Those cheifs of nations are NOT sincere ev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鐵山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