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說是不純粹?
因為這本小說的中譯本尚未出完,日文版的第三集也預計明春才會上市。再者,我閱讀《1Q84》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去聯想到村上的其它作品,就像腦袋被Little People打開了缺口一樣,沒有雷雨的夜晚,僅僅是靜謐的枕頭上,我看不到自己的後腦是不是有個EXIT標誌。
把時間退回到1984,我才剛出生不久,綠豆小姐已經在東京都的高速公路頂端,跨過太平梯--通往1Q84年。為什麼我們會在這個世界上出現、而不是在另一端呢?這是每次閱讀村上小說都會思考的問題,有時候我很懷疑,或許作者根本就是白天住在我們地球,晚上又跑到另外一個「地球'」去生活吧!就像高中數學課本上的三角形ABC,同時也必定會出現另外一個三角形A'B'C'一樣,要說有個看不見的「老師」在人們沒注意的時候,偷偷變更教材、教導我們該怎麼過生活,其實也是很有可能的。
哦,這不就是Big Brother嗎?告訴你什麼才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歷史、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儲蓄方法、…得了吧。隨著資訊日趨透明的時代,我們對於正確的定義會日漸模糊,像睡醒忘了戴隱形眼鏡似的。這本小說的環境就是從有點朦朧之中逐漸架構、清晰起來的,村上曾經在《聽風的歌》裡這麼說:「每次要寫點什麼時,總是被絕望的氣氛所侵襲。因為我能夠寫的領域實在太有限了。例如假定關於象,我能寫些什麼的話,也許對馴象師就什麼也寫不出來,就是這麼回事。」
事實上讀者看小說也是如此,一開始讀,往往對作者所設定的世界觀感到困惑,例如我讀了四遍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每一次翻開書本都好像進入不同的街道地圖。而《1Q84》也帶給我同樣的感覺--年代是會流動的。
《1Q84》裡可以看到許多之前小說的神采,例如其擅長的雙軌世界意識鋪陳;而對於新興宗教「黎明」與「先驅」的描述,幾乎馬上讓熟悉作者的讀者聯想到《地下鐵事件》和《約束的場所》兩本訪問記錄。即使是在現實世界裡,村上春樹從未直斥當年的奧姆真理教為「邪教」,而是以一種開放式態度,去呈現某種社會現象--把自己看作底片,一張一張的拍攝出昔日參與真理教成員的影像,那種影像並非顯影外在的美醜,而是內心對於理想無法獲得滿足、所流露出的空虛。
我大膽假設,村上多年前為了寫這兩本書所做的訪問,深深地影響《1Q84》裡對深田繪理子雙親角色的設定。當初他為了忠實紀錄「事件背後的世界」,面對過的受害者家屬恐怕比任何記者還多,而對真理教成員(至今仍被社會視作亂源)的訪問更是許多人難以跨越的藩籬。
或許和台灣目前的團體氣氛也有部分相似吧,在社會缺乏階層流動的情況下,人民會有更多尋覓精神上寄託的傾向,來解決對制度難以撼動的壓力;村上春樹在《地下鐵事件》裡寫道:「經過了沙林毒氣事件後,日本已經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而他也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把小說第二集闔上,想到青豆站在首都高「讓老虎為你的愛車加油」廣告看板下方,手上拿的是剛脫下的高跟鞋還是手槍?站在1984或者1Q84的入口(出口),好像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那麼,我們自己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現在身處的這個世界呢?
因為這本小說的中譯本尚未出完,日文版的第三集也預計明春才會上市。再者,我閱讀《1Q84》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去聯想到村上的其它作品,就像腦袋被Little People打開了缺口一樣,沒有雷雨的夜晚,僅僅是靜謐的枕頭上,我看不到自己的後腦是不是有個EXIT標誌。
把時間退回到1984,我才剛出生不久,綠豆小姐已經在東京都的高速公路頂端,跨過太平梯--通往1Q84年。為什麼我們會在這個世界上出現、而不是在另一端呢?這是每次閱讀村上小說都會思考的問題,有時候我很懷疑,或許作者根本就是白天住在我們地球,晚上又跑到另外一個「地球'」去生活吧!就像高中數學課本上的三角形ABC,同時也必定會出現另外一個三角形A'B'C'一樣,要說有個看不見的「老師」在人們沒注意的時候,偷偷變更教材、教導我們該怎麼過生活,其實也是很有可能的。
哦,這不就是Big Brother嗎?告訴你什麼才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歷史、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儲蓄方法、…得了吧。隨著資訊日趨透明的時代,我們對於正確的定義會日漸模糊,像睡醒忘了戴隱形眼鏡似的。這本小說的環境就是從有點朦朧之中逐漸架構、清晰起來的,村上曾經在《聽風的歌》裡這麼說:「每次要寫點什麼時,總是被絕望的氣氛所侵襲。因為我能夠寫的領域實在太有限了。例如假定關於象,我能寫些什麼的話,也許對馴象師就什麼也寫不出來,就是這麼回事。」
事實上讀者看小說也是如此,一開始讀,往往對作者所設定的世界觀感到困惑,例如我讀了四遍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每一次翻開書本都好像進入不同的街道地圖。而《1Q84》也帶給我同樣的感覺--年代是會流動的。
《1Q84》裡可以看到許多之前小說的神采,例如其擅長的雙軌世界意識鋪陳;而對於新興宗教「黎明」與「先驅」的描述,幾乎馬上讓熟悉作者的讀者聯想到《地下鐵事件》和《約束的場所》兩本訪問記錄。即使是在現實世界裡,村上春樹從未直斥當年的奧姆真理教為「邪教」,而是以一種開放式態度,去呈現某種社會現象--把自己看作底片,一張一張的拍攝出昔日參與真理教成員的影像,那種影像並非顯影外在的美醜,而是內心對於理想無法獲得滿足、所流露出的空虛。
我大膽假設,村上多年前為了寫這兩本書所做的訪問,深深地影響《1Q84》裡對深田繪理子雙親角色的設定。當初他為了忠實紀錄「事件背後的世界」,面對過的受害者家屬恐怕比任何記者還多,而對真理教成員(至今仍被社會視作亂源)的訪問更是許多人難以跨越的藩籬。
或許和台灣目前的團體氣氛也有部分相似吧,在社會缺乏階層流動的情況下,人民會有更多尋覓精神上寄託的傾向,來解決對制度難以撼動的壓力;村上春樹在《地下鐵事件》裡寫道:「經過了沙林毒氣事件後,日本已經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而他也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把小說第二集闔上,想到青豆站在首都高「讓老虎為你的愛車加油」廣告看板下方,手上拿的是剛脫下的高跟鞋還是手槍?站在1984或者1Q84的入口(出口),好像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那麼,我們自己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現在身處的這個世界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