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還記得嗎?之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亞榮隆.薩可努(Sakinu)這位可愛的排灣族作家,還有由他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山豬.飛鼠.薩可努」。有別於布農族王宏恩拍攝的尋找飛魚那種精緻的感覺,山豬一片其實更適合年幼的小朋友來觀賞,當然不是說這部片製作的不精美,而是他很自然的流落出一種山林裡粗獷的基調,畢竟每一部電影所想要傳達的內涵不盡相同,我也相信原住民文化絕不是幾首歌、幾本小說、幾齣戲劇就可以道盡的。

 買Sakinu的小說大概是上大學不久的事情,我一直喜歡真誠的文字,這本小說完整的符合小豬的需求,聽說由張東亮導演將其翻拍成電影,還找來 Sakinu自己親自主演,更加深了讓我要去支持的信念,決定今天學校考完試後,一個人到公館的百老匯好好享受一下充滿野性呼喚的下午吧!如預料之中的一樣,這個時間點來的人不會太多,但是沒有想到居然只有我一個~相同的錢可以享受整個大螢幕和安靜的環境,該說是一種幸運吧!
 門口剪票的是可愛的饅頭,沒有想到身為未來空姐的她會跑來這種地方打工,只能說世界小到我們出門都會跟國外的朋友相撞!很可惜不能偷偷把上班中的饅頭拉進來一起看這部電影。

* * * 

 如果要說劇情如何如何,其實自己走一趟電影院或是買一本Sakinu的原著小說都比豬仔的敘述清楚(大家要多多支持呀!),這邊特別提一下在影片中不時可以看見的一些小細節,我猜應該是這部電影的贊助廠商吧!(所有的演員口渴了都是拿麥香紅茶...),金車文化對於一些少數電影工作者的支援真的是滿貼心的,下回我也要多買幾包過甜麥香紅茶囉!另外像是La New贊助的登山鞋,也有在影片中很明顯的帶到mark,看到的當下有種很溫馨的感覺,畢竟真正關心世界上不同民族傳統的人,即使在今日還是存在著啊!

 整部片是透過Sakinu半自述式的旁白,加上回憶過去的小Sakinu經驗來完成的,有個橋段雖然我已經在小說中看過,但是看到大螢幕中年輕的原住民小弟弟演出來的時候,仍然忍不住一陣激動。場景是在台北車站,還是小孩子的Sakinu帶著弟弟一起北上去找在工地工作的卡瑪(父親),兩個黑黑瘦瘦的孩子提著一大包水果跟米酒,茫然的走下國光號客運,面對的是車站裡頭無數個通往不知道什麼地方的出口,不像山林裡每棵樹木都友善的張開雙臂,取代的是匆忙且冷漠的候車乘客,「阿弟,你出了北站大門之後,往左轉向前走就可以找到阿爸的工地了...」,Sakinu還記得父親打長途電話到台東家裡時交代的事項,但是人到了車站之後,卻被這個看不見卻不停旋轉的齒輪給嚇的愣住了,到底向前走要走多遠?是像以前在山上時,翻過一個稜線就可以看到瀑布的這種距離嗎?還是...

 看到小薩可努在車站前的天橋上奔跑,一處一處工地間詢問每個來自四方的年輕人、老人,就是遍循不著那個可以在台北讓他安心的臂彎,剎那間熟悉的感覺回到我的心中,想起小山豬剛從東北角搬家到台北的那時,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台北車站,或許這是每個異鄉客再熟悉也不過的場景吧!我牢牢的牽著媽媽的手,深怕會跟丟,但是前後左右都是比我高大的人影晃動,我走在黑暗的海洋底端,潛流推動著我無法控制腳步,終於在一個紅綠燈口,我跟不上前方母親的身影;當然,我也找不著回家的路。

 以前在漁村裡頭的時候,從學校到村子只有一條路,我們怎麼上學、就怎麼回家,從來也不用擔心迷路與否的問題,當然,如果不想走路,翻過小學操場跳到海裡,沿著岸邊一直游也是可以回到村尾的港口,那是條和每個人生命經驗相連接的道路;同樣的,我可以理解Sakinu為什麼會對小時候那次尋父記印象鮮明難以忘記,相信在台東太麻里的時候,人們絕對不用去理會什麼禁行機車道、高架橋、慢車道,他們想去什麼地方的時候,就先用眼睛看,「嗯!在山的那一頭呀,那就翻過去吧!」就是這麼的直觀,花時間、可是卻是那麼踏踏實實的每一步的踩在自己的心裡;有人跟Sakinu建議,從太麻里火車站出來距離到他家裡的部落有一段迂迴而且漫長的海岸公路要走,請政府幫他們開一條快速道路穿過山稜直通部落的大門好不好?Sakinu笑一笑之後回答,「可是那條快速道路可以讓我回家的路上吹到海風嗎?」

 當我看見城市裡頭越來越多的車輛、窗戶外頭遠方還在施工不知什麼時候會竄起的新建大樓,房子與房子之間的小巷架構起這個都市的血脈,那是條條錯綜且複雜的單行道,只是,如果有一天,已經死去的祖靈們想要回到故鄉找我們聊聊近況的時候,他們是否會因為逆向行駛而被阻擋在門外?最快速的道路不見得是連接文化的傳統與現代最好的橋樑,Sakinu很聰明,他跟上過大學的飛鼠一樣知道這個道理,而這樣的道理也會不斷的在整個花東縱谷間的獵人間,口耳相傳下去,傳的比即將建起的高速鐵路更快、更久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鐵山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