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鄭文堂導演的印象還停留在「夏天的尾巴」當中的悠哉青春,但當年的亮眼新人Enno與鄭導轉眼間又聯手合作了新片「眼淚」,年少輕狂的氣味還殘存在觀眾眼底,另一股截然不同的洶湧就衝了上來。今天橫豎是個大雨日,索性就前往電影院觀看遲來的台北場[*1]。

 影片播出時,外頭據說外頭的雨下的很大,還雷電交加,但是坐在劇院裡的我們,就如同主角老郭(蔡振南飾)一樣的「沒血沒目屎」,沈沈的陷入那段劇情裡,無法自拔。


(以下有劇情洩漏)


 老郭為高雄地區一位資深刑警,沒有人知道他為何在將近二十年的辦案過程裡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和前妻離婚後,就獨自與一條老狗(老伴)租下一間旅舍的總統套房相依為命。而老郭的搭檔「紅豆」(黃健瑋飾),卻恰恰是一位情感豐富的年輕菜鳥,連交通事故現場勘查都可以哭得一塌糊塗,讓交警好奇詢問:「死者是你的朋友嗎?」。這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警方人員,卻在一起年輕女子吸毒過量致死的案件中意見相左;紅豆無法理解為何老郭對這樣相對於燒殺擄掠來說是「小CASE」的案子這麼重視,但恐怕連老郭自己也不知道,他這是還一場欠了二十年的債。

 另一條故事線則發生在小魔女檳榔攤,這是老郭平日執勤空閒就喜歡光顧的店面。店裡有兩位年輕的西施小雯(鄭宜農飾)、宣宣,每日要應付豬哥男客人不斷騷擾,特別是其中有群少年混混更是發揮死纏爛打的追求,非得約她們二人出來唱歌絕不罷休;一次勉為其難答應的下班後聚會,卻讓小雯、宣宣捲入了無謂的毒品風暴,也讓老郭和小雯間浮現意料之外的牽連……。

 官方網站

* * *

 本部影片劇情的設定頗具新意(也入圍台北電影節及金馬影展的劇本獎項),已經看膩了國片裡數不盡的「熱血校園青春劇」、「反反覆覆同志愛」,頂多再加進一些「都會男女一夜情」;好像除了這些以外,我們就沒有什麼主題可以拍攝似的。並不是說上述的主題就沒有拍攝的價值,而是在台灣總有些更重要、更具影響力的題材可以嘗試吧?如果說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那身為一個藝術家的靈魂是不是根本就死了呢?

 「眼淚」一片大膽的挑戰公開播映尺度,片頭開始就是一串白色恐怖時期慣用的刑求手法(蒙面灌水),南哥傳神的肢體動作、言語恫嚇,多半會讓當初經歷過那段日子的中年觀眾一瞬間掉進可怖的時光隧道裡;光這一個片段、在二十年前的台灣就沒辦法搬上大螢幕播放。如今看來,民主的演進是相當可貴。

 然而本片並非要探討「刑求不當」或者「刑事爭訟程序」的電影,相反地,導演將人民對公權力潛在的嘲弄,用輕快手法撒落劇情肌理的縫隙間,包括檳榔西施看見警察臨檢時的愛理不理、警察處理女毒販不堪戒斷症狀時的猥瑣、一位議員走進警局裡時全體警察肅然起敬的模樣…。如果說之前戴立忍的「不能沒有你」拍出了人民對公家機關僵化思考的無奈,那麼這部「眼淚」則是詮釋了觀眾從小到大、對於多數警察顢頇刻板印象的欲哭無淚。

 我相信好警察絕對是存在的,曾經有一回在路邊機車騎到沒油,恰巧遇到一位巡邏的員警替我去加了一罐600西西的九二無鉛,解了燃眉之急;而我兩位要好的國小同學至今分別擔任航警、巡佐。但扣掉這些非常少數的「特殊案例」,一般人提到警察均冠上「賊頭」、「有牌的流氓」這種貶抑十足的稱呼。更甚者,如果你「有幸」曾進警局跟那些波麗士大人打過交道,多半對諸多手段印象深刻,想要讓你生不如死、又驗不出傷痕的手法實在太多了。更不堪的是,以錯誤法律觀念恫嚇誤觸法網的年輕人,最常見的莫過於在網路上透過釣魚,逮捕拍賣二手日劇電影的大學生(身邊就有數位朋友曾有經驗)。今天一個沒有蹺課紀錄的大學生,他是初犯、或者以盜版為業的慣犯、執法二十年的警察你會看不出來?那我真不知道你辦案都辦到哪間酒店去了,恐怕還是因為大學生涉世未深,恐嚇起來比較容易吧!

 小處尚且如此,在大型刑案上頭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法律圈裡很多上年紀的法官或者刑警都有吃齋念佛的習慣,而電影裡老郭也良心發現(受良心譴責?)地悄悄擔任義工、作善事積德。現實上,恐怕從來沒有一位法官或者刑警會主動承認自己有誤判,或者刑求。更別提台灣人永遠的傷痛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了!據鄭文堂導演表示,「眼淚」在台灣各鄉鎮巡迴演出時,台下坐的不光是阿公阿嬤,更有年輕人是循網路資訊前來。當落幕時,老太太跑到台前要求簽名,臉上那股「這部片講出我們心聲」的勁道,該是身為導演走路有風的時刻。

 「眼淚」的主題雖不算開朗,有對當年二二八事件濃厚的暗示--最後更拍攝了高雄捷運美麗島車站的剪影作為象徵。在中間仍不慍不火地由老牌演員穿插幾段讓台下印象深刻的甘草調劑,好比是旅舍老闆娘在觀看電視鄉土劇時的又哭又笑,往往會讓年輕一輩觀眾想起家裡的媽媽阿姨;而檳榔西施小雯和宣宣,應付那些歪哥蒼蠅調笑的辛辣反擊,更是經過深刻的揣摩;最妙的是,片中安插一對只出現不到三分鐘的原住民獵人,他們互相調侃:「我們還是不要報警好了,不然漢人一定以為是我們原住民作壞事。」看大笑之餘,又忍不住想哭。

 我聯想到最近的電影「艋舺」,雖然豆導不斷強調他在取景、鄉土考察上下了多大的功夫,然而片子攤開一看,拿私娼寮裡那段戲來兩相比較,用心與否立見高下。我相信這是相互吐槽求進步,今天為何「眼淚」一片能夠在選角上找到恰如其分的演員?我絕對不相信台灣沒有好演員,而是要檢討劇本、或拍攝角度為何無法爭取到好演員的認同?更現實的講,台灣島上確實存在著多元文化,而這種文化差異性,是不應該用極端膚淺的標籤去加以抹平的。可惜仍然有一群人一直試著用這種「標籤文化」去理解、甚至治理國家。

他們從小受的教育,讓這群人變得有點難溝通…你只能夠用非常表象、片面的事情去和他們對話,像是陪小朋友做學前遊戲一樣,拿很多七彩標籤問他:「這是狗狗」、「這是貓貓」、「這是閩南人」、「這是客家人」、「這是原住民」…

可是只要脫離了那些他認識的既有標籤,換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他們面前時,

「這是誰?」

他們就完全認不出來了。很可怕的,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完全建立在把萬事萬物「標籤化」上頭。而不是真心的想去認識一個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文明、文化族群;這是統治者很典型的思想,他只需要方便自己管理的足夠資訊即可,超過了這條界線,「謝謝指教」我不需要知道這麼多吧?

 主題回到電影本身,本片每位角色的個性都有精采的發揮,南哥的功力是無庸置疑,連跟小狗的對戲都可以牽動觀眾千絲萬縷情緒,當電影最後、他終於落下眼淚的那一刻,內心裡矛盾的衝擊也達到最高潮;黃健瑋的演出相信讓許多人驚艷,雖然戲份不算多,但在電影末段跟老郭的幾場對手戲卻演出了這位年輕警探搭檔的個性深度。劇情上美中不足處大概就是剪接--在處理重要人物賴純純與黃郁惠兩位女學生的回憶時,節奏突然的改變讓人無法跟主劇情銜接,雖說看到後段時回想能夠恍然大悟,但卻非「這是個伏筆」的體會,比較像該鋪陳的線索沒有完善處理的感覺。

 然而這樣的缺點畢竟瑕不掩瑜,誠摯的邀請大家,抽個時間去戲院或者任何巡迴演出的場次觀賞這部電影(這篇好歹是我近兩個月來打最長的一篇文章…)。


--
[*1]這次電影「眼淚」的上映,首先是跳脫一般在台北首映的慣性,其次是先到五十個鄉鎮巡演,最後才到台北戲院上,導演表示:

「其實沒有那麼單純,也很單純,就是『ㄎㄨㄧˋ』(氣),也是『生氣』的氣。我前幾天還在facebook上寫:什麼叫做『全國版』?台北市發生的就是全國版,其他地方除非發生為人聳聽的兇殺案,才會上全國版,這是事實也是現實,資源與主流媒體都在這裡,地方文化事件就無法成為全國版!院線也是,我們電影拍完另外花錢做拷貝,帶著哀求的姿態拱手要求戲院老闆,還得付錢,如果排到威秀上映就很開心有面子?狗屎!講兩個禮拜也沒用,五天票房不好就偷偷拉下來也不跟你說!我就是賭氣,不想這樣幹!其實本來台灣319個鄉鎮市都要放,即使五十個人我也放給大家看,好歹我也很認真拍片,為何不能先給鹿港的阿公阿嬤看?我就是不要先在台北放,管你票房好不好,就是要在高雄台南雲林嘉義宜蘭最好有台東。巡演時,我也一直告訴觀眾,你們比台北人先看到,就是賭氣。我沒有運氣像《海角七號》這麼旺,宣傳經費也是《艋舺》的零頭,如果累積到五十萬人看,也是一種票房很好。

像這兩天,在鹿港的公會堂或台南市議會的廣場,都是戶外野台,有點像《新天堂樂園》。台南原本預計200人,後來應該來了250人,都是看網路來的,很多年輕人;像鹿港有辦簽名會,這對鄉下人來說應該挺新鮮的,不認識我的阿嬤也找我簽名…」。

 全文請見破報專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鐵山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