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快一個月的時間,我封鎖豆瓣、開眼電影網、批踢踢電影版這些資訊來源,惟恐在看阿凡達前誤觸了劇情地雷,總算在元旦這天解除封印,也如願看了生平第一次立體電影。

James Cameron費時十年孕育本片劇本,以長達三小時的時間呈現潘朵拉星球(Pandora)世界觀,完整地架構出讓觀眾信服的時空背景;而劇中納美人(Na'vi)這個種族,幾乎就是目前地球上許多仍保有傳統文化的部落縮影。大多數的傳統部落價值觀都建立在自然神祇崇拜上,對於日月山川、雲雨風雷都抱有敬畏之心,我不知道導演是否針對全球的少數族裔做過鄉野調查,但更大的可能是,那些傳統部落本身就有類似的神髓。

看到女主角Neytiri為了拯救Jake Sully而獵殺叢林動物,在牠心臟刺入致命一刀時所唸誦的禱文,讓我聯想起排灣族作家亞榮隆‧薩可努,在《山豬、飛鼠、薩可努》一書中回憶獵人父親的教導,竟是如此相似而若合符節;在剎那間我幾乎就相信了在我們腳下水藍色星球內部,是否也有千萬縷光纖網路在悄悄傳達著各個部落裡的傳統知識累積。

電影畢竟是要拉回現實的,就像Jake Sully於伊娃(Eyra)面前祈禱時,Neytiri說的名言:「伊娃是不會選邊站的,祂只會做出對星球上動物們最好的決定。」用更白話的方式講,星球本身也是個生命體,它的一切發展就是為了讓生命可以順利延續,它既不是站在農夫的角度,也不曾考慮漁民的力場,它更不會考慮科學家的心血結晶,或者大財團的投資--生命的演進包含最冷酷的公平機制。

導演最讓我佩服的一點就是當初設想劇情時,其實企業全球化的現象方興未艾,他能夠預見在將來有一天,強勢文化會因自身利益開始侵門踏戶走進其它的傳統封閉區域,進而設定了「納美人」這樣的角色,作為少數民族、弱勢團體、第三世界國家的替身。它可以是代表蘭嶼的達悟族,為了抵擋核廢料這頭大怪物傾倒在最後的靈魂之樹(Tree of Souls);也可能是樂生療養院的住民、中科二林相思寮的長輩,或者其他更多、更多來自四面八方的部落…。

真實社會裡,網際網路可說是最接近伊娃力量的一種展現。在第三世界部落客之間有個著名的溝通橋樑名為「全球之聲(Global Voice)[*1]」網站,計畫負責人David Sasaki在五年前的十二月前往波士頓哈佛大學參與全球部落客的一日工作坊,進而啟發了他的腦力激盪,由哈佛大學柏克曼網路與社會中心主辦,開放社會研究所贊助經費,邀請世界各地的部落客開始將計畫著手執行。五年過去,現在的全球之聲擁有幾乎是最棒的跨國團隊,儘管有人質疑它們的定位,例如:到底部落客算不算記者?或者網路對新聞業有何意義?但是身為一個因應網路科技之下才誕生的公民社群團體,初期定位的朦朧是可預期的,而對於營運目的是否能清楚洞悉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負責人極力倡導為何發生、倡議、與翻譯都是很重要的工作,因為這樣才能夠讓人民克服發言、傾聽與對話的障礙

你說阿凡達只是一部聲光特效十足的電影嗎?我不這麼認為,它對於時代未來演變中可能會發生的衝突作了許多有趣的暗示,曾做出類似預言行為的小說家-如赫胥黎跟喬治‧歐威爾-都寫出了非常動人而且傳世的故事。


[*1]Global Voice成立五週年紀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鐵山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